◆工程機械產業
重點發展引進挖掘機、起重機、推土機、精密機床、港口設備、集裝箱等大型裝備制造企業。
重點發展引進節能環保產業及其關鍵設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數控機床與智能設備、新材料產業等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重點項目。
重點發展引進核電、風電、太陽能發電、清潔火電等電站設備及高壓輸變電設備,與智能電網關鍵設備制造企業。
重點發展引進船用發動機、船用曲軸、船用控制系統等船舶關鍵件制造企業,延伸船舶產業二次配套產業。
重點發展引進自主品牌的汽車整車設計與制造、發動機制造與維修、汽車零部件制造及新能源汽車整車及關鍵零部件研發制造的相關企業。
重點發展引進大型海上構筑物或超大型海洋浮式平臺為核心的海洋油氣開發工程設備,高性能海洋工程輔助船關鍵設備及相關海洋工程裝備關鍵系統和配套設備制造企業。
◆國家航空產業
以國家大型飛機戰略為目標,重點發展引進航空器、航空動力設備、控制設備、機載設備及核心零部件的國內一流航空制造企業,優先發展支線飛機和大型客機核心零部件的制造加工產業,積極發展相關零部件的研發、維修及相關服務配套產業,力爭建設成為國家級的航空產業高端配套產業示范基地。
國家戰略
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江澤民、吳邦國、溫家寶等多次考察臨港產業區,為臨港未來的發展確立了戰略方向。
建設上海臨港產業區成為國家級裝備制造業基地、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亞太領先的科技工業創新高地、國際裝備產業鏈高端核心區。始終把“體現國家戰略、體現上海優勢、體現世界水平,以裝備制造業為主、以自主創新為主、以產業集聚為主”作為產業發展的基本定位,瞄準“高端制造、極端制造”領域,積極填補國家在事關國計民生與核心利益領域中的關鍵技術、關鍵裝備上的空白,實現自主創新和技術突破,推動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2006年《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我國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重點突破16個專項,臨港產業區涉及到7項。剛出臺的《國務院關于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確定的7個重點領域,臨港產業區涉及到5個。
◆國家級裝備制造業基地
聚焦重大裝備制造業,打造成為體現國家戰略、體現中國優勢、體現國際競爭力、產業集群化、技術密集化、土地集約化的世界一流、國內領先的國家級裝備制造業基地。 2010年2月2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國際會議中心召開“創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工作會議”,正式授牌上海臨港裝備產業區為裝備制造和航空產業的“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